郝立新:《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评论》

上传时间:2019-12-13


(作者:郝立新,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而且也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来观察和认识当今中国与世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世界历史进程中来看,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阐明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的世界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展开的,是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推进的,也是在“一球两制”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生存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独树一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世界历史特别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追求正义事业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主义运动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密联系。早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就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他们指出,自从人类社会由封建社会形态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世界历史呈现出新的特点: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的多方面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代替了以往地方或民族之间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由此出现了从以往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的过程正是与世界历史进程相一致的话,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则更加显示出社会主义运动日益超越民族的范围而成为世界性的运动,“民族”的社会主义运动同“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具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一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赖于世界整体发展的因素或条件,又对其他国家或民族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从世界范围或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运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无论从理论的逻辑还是历史的逻辑看,无论从理论还是从现实看,都不能否认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依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诸多错综复杂矛盾作用下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虽然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各国自身的历史、自身的国情,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世界历史发展对各国的影响。例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引进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使饱受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束缚的中国人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蒙,特别是唤起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从中国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一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内在的中国逻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和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也是一条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特有的方式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规律。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性蕴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

社会主义是正义的事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是正确的,不仅因为它正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具有科学性,而且因为它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而具有正义性。社会主义的旗帜上鲜明地标示着“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正因为如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能够获得世界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所选择和追求的最伟大的正义事业。然而,这一事业既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而要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减贫脱贫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而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一步证明了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正义事业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包容性

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的当今世界发展格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孤立于人类文明发展大道而“特立独行”的,也不是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而丧失自己原则和特色的。我们在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坚持开放,面向世界,学习和借鉴世界文明。

马克思晚年在思考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时,深刻论述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所取得的成就的问题。1881年他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指出,“俄国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由于俄国公社的土地公有制等特殊情况,“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或“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在这里,马克思如同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一样,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同时也用“卡夫丁峡谷”喻指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带来的屈辱和灾难。这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有着不同于西欧国家发展的特殊道路,而且可以和应该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的宽广视野,得益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科学态度。在改革开放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和社会治理方面好的经验,收到很好的效果。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当然,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学习和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继续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来观察世界、研究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分析把握其出现的各种变化及其本质,深化对资本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复杂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中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生产方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等进行了批判性揭示,对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演进过程、资本主义新形态及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命运,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征,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成果,我们要密切关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鉴别,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也不能搞全盘照搬。”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推进和进入新时代,是21世纪世界历史舞台上续演的又一华丽篇章。我国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的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断明确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发展价值理念。

一是坚持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发展世界和平。这体现了崇高的道义原则和深厚的人类情怀。我们可以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概括为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发展、文明进步。人类的共同价值不等同于西方国家的所谓“普世价值”,共同价值是以尊重各个文明形态的个性为历史前提的,而“普世价值”则把西方国家的个性说成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共性。

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社会制度和国际秩序的支撑,需要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推动。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应该牢固树立“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各国应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坚持友好合作的对外方针和正确的义利观。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坚持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待朋友,要讲“真”字;开展对外合作,要讲“实”字;加强中外友好,要讲“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要讲“诚”字。

四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问题的挑战。文明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攻坚克难,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加强减贫发展合作、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五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公正秩序。各国应努力塑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

正是由于坚持了上述原则,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