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上传时间:2021-11-01

图片1.png

10月27日,“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南非、尼日利亚、印度、马来西亚、阿根廷、中国等全球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线上、线下,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与人类反贫困、中国共产党与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权事业进步、中国共产党与全球治理等主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对话研讨。


一、开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理事长靳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姜辉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理事长刘元春主持开幕式。

靳诺在致辞中表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世界很多政党一道,高举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人类进步的大势,把自身的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人类进步事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愿与各方一起,增进交流互鉴,凝聚共同价值,希望为推进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对话提供平台和纽带,切实搭建多元文明交流与融合的桥梁,促进多元文化沟通与融合;为探索全球发展的创新性研究提供平台和纽带,强化多学科交叉,同各国分享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治国的经验,探寻让更多的国家民族共同共享发展成果的可行性方案;为推进中外青年深入交往提供平台和纽带,帮助更多的青年扩大国际视野,关注人类的共同挑战,直面纷繁复杂的全球治理议题,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合作的动力源源不断。

图片2.png

靳  诺

姜辉对论坛的开幕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具有广阔的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一是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彻底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版图;三是重塑了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拓展了人类现代化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历史和实践都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将越来越彰显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图片3.png

姜  辉

刘元春表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这一百年的光辉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得到了来自全世界爱好和平、追求进步的国家、民族和政党的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也为世界的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召开“中国与世界的对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论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们将聆听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建议,共同搭建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对话平台,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刘元春


二、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主持第一主题发言: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社会主义。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发展奇迹之间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向明畅谈了社会主义的复兴与期待。阿根廷拉努斯国立大学中国政治研究院院长古斯塔沃·吉拉多(Gustavo Girado)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标准。

图片5.png

陶文昭

图片6.png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图片7.png

王向明

图片8.png

古斯塔沃·吉拉多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邱海平教授主持第二主题发言:中国共产党与人类反贫困。俄罗斯科学院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太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罗曼诺夫(Alexander Lomanov)深入分析了中国的共同富裕目标与发展经验。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从消除贫困开始。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Charles Onunaiju)从非洲视野下谈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反贫困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咏梅分享了蕴藏在人类反贫困事业中的“中国智慧”。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狄伯杰(B.R.Deepak)认为,中国扶贫工作对世界颇有启示意义。比利时国际联合倡议多边合作组织荣誉主席米歇尔·吉诺维斯(Michele Genovese)认为,现代中国为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做了最为有益的探索。

图片9.png

邱海平

图片10.png

亚历山大·罗曼诺夫

图片11.png

李小云

图片12.png

查尔斯·奥努纳伊朱

图片 14.png

孙咏梅

图片 15.png

狄伯杰

图片 16.png

米歇尔·吉诺维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萌教授主持第三主题发言:中国共产党与生态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认为,中国所坚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共享繁荣的可靠模式。尼日利亚国际社区社会志愿者协会执行主任拉明·穆罕默德·卡帕卡(Lamin Mohammed Kpaka)阐述了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进步和展望。

屏幕截图 2021-10-29 165015.png

张晓萌

张永生

图片 20.png

拉明·穆罕默德·卡帕卡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冯玉军主持第四主题发言:中国共产党与人权事业进步。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阐释了人权治理的中国逻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认为中国共产党所坚守的是“生命至上”的人权观。

图片 21.png

冯玉军

图片 22.png

韩毓海

图片 23.png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教授主持第五主题发言:中国共产党与全球治理。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朱云汉分享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六点观察。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Ngeow Chow Bing)从中国-东南亚关系的角度阐述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及其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光斌教授认为,走向公正的全球治理才能有效维护世界繁荣、多元发展的秩序。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David Monyae)从非洲视野下畅谈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屏幕截图 2021-10-29 165501.png

王义桅

图片 25.png

朱云汉

饶兆斌

图片 27.png

杨光斌

戴维·蒙亚埃


三、会议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作会议总结。首先,他对线上线下、国内国外的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其次,他介绍了召开本届国际论坛的背景,一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总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二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充满诸多不确定性,人类正面临着许多共同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对话的形式,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他表示,与会专家围绕五项议题展开了深刻、深度的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的对话和讨论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继续共同关注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探讨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并为人类进步贡献我们的智慧。

图片 29.png

秦  宣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Lee Cheng),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张斌,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杨东,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林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李贞实等参加会议。论坛受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观察者网等多家媒体支持。

微信图片_202111011534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