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立新:《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
上传时间:2020-03-13
(作者:郝立新,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哲学院教授)
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问题日益凸显。价值的和谐与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价值观上的分歧、认同、构建等话题活跃非凡。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在政治层面,无论是在物质生活领域还是思想文化领域,无论是在政治生活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与“价值”直接相关的概念频频出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中国价值”等概念或观念先后出现并成为主流话语。如果说上面这些概念主要是价值观念的话,那么它折射出来的是深层次的社会价值或价值关系的问题。
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上产生或存在的价值问题,既有共同的方面,又有阶段性的特点。从共同的方面看,都存在着价值关系上的矛盾,即价值冲突与价值和谐的问题;都存在着现实层面的价值关系(如各种利益关系)和观念层面的价值认识(如各种价值观)。从阶段性的特点看,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价值关系和主体认识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社会条件下的价值事实和价值判断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决定或影响着人们需求的程度和消费价值观,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或体制决定或影响着不同利益关系的格局和价值观念。从历史发展的经验看,健全的社会需要合理的价值关系,需要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需要调适和化解价值关系和价值观上的冲突或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同时进入了新的阶段。清醒认识和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问题,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价值与传统价值的矛盾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人们往往对现代化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在通常的理解中,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或趋势,它包含着两个基本的含义:其一,现代化是与近代及以前的传统相区别,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传统的思想与实践相统一的进程;其二,现代化是以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标志或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其相关制度等方面趋向先进文明的运动。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现代化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价值和价值观的矛盾,存在着对不同价值的认知和选择。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始终伴随有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现代和传统关系的认识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对现代价值与传统价值的理解及其评价。以往把传统简单地等同于落后、把现代简单地等同于先进的习惯性思维遭遇现实的挑战。在这种两极对立的思维中,现代是排斥传统的,传统也是拒绝现代的。现代文明是否意味着远离传统的文明?现代化是否意味着现代与传统的断裂?回答这些问题所必须确定的前提问题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个前提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有沉重的“传统包袱”,又有深厚的“传统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对待传统价值,利用传统价值。我们所需要和主张的现代化应该是现代与传统和解的现代化,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是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 全球化进程中“共同价值”的凸显 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国发展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是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及拓展,东西方格局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西方为主导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逻辑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在发生重大变化,西方世界以自由主义为主导的贸易原则逻辑在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些“变局”的原因很复杂,但概而言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变化发展的结果,二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结果。面对这一情势,立足解决世界问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理念的核心是世界人民的“共同价值”,是世界各国的“价值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内涵是:世界各国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结成相互依存关系,世界各国面对共同的时代难题,采取联合行动,以实现共同利益,增进共同福祉,共享安全空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同体、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体、同舟共济的行动联合体,应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目标。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目标就是:坚持协商对话,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超越了“一赢多输”或“此赢彼输”的零和博弈思维,彰显了合作共赢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 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维度 当社会发展程度不高时,价值问题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对物质基本需求的渴望;当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价值问题则更多表现为对精神文化需求和社会制度的价值诉求。社会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往往是同社会主体的需要直接相关,故而又有其主体需要的方面或价值的维度。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指向,就是要创造和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相联系的。 一是价值的层次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层次的。从主体需要看,基本的安全保障、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价值需求。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现代化的哪个阶段,都不能忽视这些基本的或首要的需要。只有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提出满足更高更多需求的问题。当然,在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就应该及时提供能满足人民更高层次需要的价值对象。 二是价值实现的过程问题。任何需要都是历史形成的,也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人们把最先进或最发达的生活水平作为目标追求时,就产生了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美好生活是需要奋斗才能获得的,美好生活目标的实现也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三是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问题。任何需要的满足或价值的实现,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主体条件和客体条件,都要受到一定社会因素的制约。不能空谈美好生活,要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实现美好生活的条件。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制约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瓶颈。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就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发展问题、分配问题、公平问题。 国家制度的价值基础 最近大家都十分关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制度的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国家制度的价值基础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可以看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国家制度蕴含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们国家制度的价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制度体系的合理性与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正在于它坚持以合理的、先进的价值为基础,以进步的价值观念为指导。共同富裕,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基础和价值观念。我们既要深入阐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如何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基础的,又要深入研究如何以这些价值观念为指导来进一步坚持、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上面所提到的价值问题涉及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和道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