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制度优势综合国力相互映照 ——从国际视野看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北京日报》

上传时间:2020-03-23



话题缘起


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然而,当我国已经见到曙光的时候,世界不少国家疫情严重起来。西方一些国家对疫情的应对动作迟缓,一些防控措施朝野难以达成共识,甚至不检测,不报感染数等。面对世界上多点暴发且不断蔓延的疫情,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


如何看待此次疫情带来的全球影响?从不同国家的应对比较中能总结出什么?中国文化价值取向在灾难应对中有哪些作用?北京日报特请有关专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中国是全球防疫最成功的国家



主持人:最近,关于中国疫情防控,《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中国为西方争取了时间,西方却白白浪费了”的文章,对中国抗疫努力“说了一句公道话”,对此怎么看?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正是由于中国及时、有效、果断的防控措施,推迟了全球“大流行病”的暴发,为其他国家抗疫赢得了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此前谈到中国防控疫情是这样评价的:“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信中国采取的措施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


外国政要纷纷表示:“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令人惊叹,抗击疫情中展示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显示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调动全国力量,有效控制了疫情。


这种能力,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制度的优势所在”“正是中国的制度优势确保了这些措施的落实,相信目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如此高效迅速地完成这些防疫行动”……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受冲击最大,成为抗疫战的中流砥柱。这次抗疫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再次充分彰显中国的制度优势。


张颐武(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虽然也曾经面临严峻挑战,但全国动员的机制、党中央强有力的决断、人民的自觉配合与支撑以及基层的广泛而有效的运作,为控制疫情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内部社群的整体凝聚和动员展现了中国的坚韧和努力,中国的共同配合、相互协作,充分展现了“社群”的守望相助、互相扶持的精神,而这其实是抗疫取得实效的保障。中国具有4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综合国力和全产业链的巨大工业能力,这为这种努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抗疫始终和全球息息相关,也在不断对全球抗疫进行支持和支撑,提供从医学知识到物资的全面支援,对全球也展现了高度的“共同体”意识。


这种意识,共同面对灾难的责任感和道义义务的共同承担的意识,其实也为全球抗疫提供了正面的力量。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环顾全球,中国是全球防疫最成功的国家,经济金融形势相对较稳,但正如中国战“疫”正从国内战场向防范“输入”转移,经济金融发展也需要防止各类风险的“倒灌”。特别是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同世界卫生组织紧密合作,加强全球疫情变化分析预测,完善应对输入性风险的防控策略和政策举措,加强同有关国家在疫情防控上的交流合作,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场“战疫”的长期性、复杂性、全球性不容低估



主持人:疫情在全球呈上升态势,美国、欧洲多国还没到暴发高峰。那么,如何看待这次疫情对全球发展带来的影响?


张颐武:全球化已经把世界从生产和消费的链条到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日常生活的链条都延展到了全球,人们之间的联系和连接其实已经是不可能隔断的,也由此产生了和人类历史的任何阶段都不能比拟的巨大的流动性。疫情传播的轨迹,往往就是以个体的流动为载体,形成了难以控制的广泛链条。各国的不同应对路径,可以说都和自身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疫情虽是人类共同的挑战,而应对疫情则有各国的不同选择和路径。现在这一点已经看得非常清晰。


王文:我认为,这场“战疫”的长期性、复杂性、全球性不容低估,许多严峻挑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没有的。


对国际合作而言,最严峻的挑战莫过于,国际合作的意愿与团结度远不如2008年。当年9月17日雷曼兄弟破产后的仅59天即召开了G20领导人峰会。而如今中国抗“疫”从客观上为世界抢下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但美国才刚开始重视疫情,对中国还心生龉龃。


3月16日,特朗普发推特首次用“中国病毒”一词,美国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此前多次攻击中国体制与抗“疫”方式,向中国转移美国的民愤。联想起美国媒体界、智库界数周来的言论,一场“甩锅中国论”正在美国升腾。中美博弈没有因为疫情蔓延而出现应有的缓和,反而再燃硝烟。这为疫情下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走向再蒙阴影。


长期的全球化休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人流停摆,影响将会远超过卫生、经济、金融等领域,可能会波及地缘政治、军事、国际关系等立体化的全球领域。如果那样,人类面临的将不仅仅是一场瘟疫,而可能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挑战。这无疑是人类发展的又一大悲剧。



此次疫情造成诸多“衍生灾害”,全球化面临“休克”风险



主持人:这次疫情在全球蔓延,为何会造成如此严峻的影响?


王文:目前看来,疫情本身的“杀伤力”并没有严重到对人类社会来说很“致命”。但是,疫情造成了“衍生灾害”,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暂停”,以及航运、海运、陆运的迟滞。如同一个肌体受到了猛烈撞击或侵袭,导致了循环系统的紊乱那样,全球化面临“休克”风险。对下一步全球发展而言,严重性绝对不可小觑。


首先,跨境人口流动锐减,全球化出现“失血过多”症状。3月中旬,美国发布欧洲旅行禁令,全面中断欧洲赴美的人流,导致全球最繁忙的航空线路中止。“地球村”概念倡导者麦克卢汉曾指出,科技带来“人的延伸”,造成“地球变小”的效果。如果作为全球化“血液”的人受阻,全球化将会出现“病危”信号。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公开宣布,法国进入战争状态。意大利已“封国”。全球化休克的“失血”还会继续。


其次,跨国货物往来骤降,全球化出现“缺氧头晕”症状。根据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贸易趋势实时测量读数为95.5,远低于基准点100,进出口跨境贸易同比负增长约10%。目前,全球3/4国家已出现感染者。《财富》1000强企业中有94%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的遭遇。


最后,恐慌情绪全球陡增,全球化出现“失魂落魄”症状。全球恐慌指数陡增,接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水平。疫情引起的恐慌情绪已使大批资金纷纷涌入国债等比较安全的资产避险,导致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大幅度走低。


以“群体免疫”为由,惜“钱”不救“命”,恐怕将面临政治体系的危机


主持人:中东确诊病例破万,美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请您分析一下外国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王文:对美国政策而言,手段比2008年时更激进。零利率、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资产负债表扩张到5万亿美元以上,对3月上中旬股市而言仍如“挑雪填井”。


美联储正规的“子弹”已快打光,接下来,负利率、更大量化宽松等极端政策的出台,恐怕是高概率的事件。“大水漫灌”,股市继续下挫,资产价格面临崩塌,全球金融风暴进一步演进。


加之欧洲一些国家“佛系”抗疫,以“群体免疫”为由,惜“钱”不救“命”,整个西方恐怕将面临政治体系和文明体系的危机。


如果说全球化1.0属于大航海时代,当时的全球治理受限于西欧列强的初起,争霸硝烟味极浓;全球化2.0以英国殖民体系为主流,海洋争霸,列强根据殖民地割据势力范围,全球治理仅在殖民地体系之内实现;全球化3.0由美国牵头,二战后建立的一系列国际贸易、金融与经济规则一度行之有效,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退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全球盛行,全球治理3.0日益没落。这也是导致当下抗“疫”,多数国家都各自为政的重要原因。



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灵魂



主持人:面对这次疫情的冲击,中外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请问对此怎么看?


王文:这次疫情对全球的冲击是全面的,各国的不同反应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治理体系。最初一段时间里,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采取在很多人看来是“裸奔”的方式,有的政客多次表达了对疫情带来伤亡的漠视,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商业本性,注重利益而不注重正义。但是,疫情传播没有国界、阶级和种族之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到,单纯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最终有可能带给人类更大灾难。


因此,我们要倡导、倡议“生命无价”的价值观、人权观。生存是基本人权,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珍视,这也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同时,我们不仅会尊重人的生命,也要尊重大自然中一切生命,各国要团结起来保护环境,加快落实《巴黎协定》,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王义桅:中国最大的制度优势就是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锤炼。《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很好诠释了我国古代的执政理念:“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制度优势的灵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等都是疫情当下的鲜明体现。“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争分夺秒救治病人……给国际社会留下深刻印象。中国有社会主义公有制优势,国家出钱治疗新冠患者,让世人羡慕不已。


世卫组织专家考察后发出“如果我感染了,希望在中国治疗”的感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为中国战胜疫情筑牢最严防线。


中国应对疫情的行动之快、力度之大、动员之广世所罕见,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这一制度优势最硬核的生动展现。


“疫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



主持人:据新华社报道,日前意大利第二大报《共和国报》一组网络图片,触动了广大网友。该报新媒体账号用在武汉英勇抗疫的中国医生的照片,向中国援助意大利抗疫表示感谢与致敬。对此,该怎么看?


王文:“疫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印尼海啸、海地大地震、非洲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都给予受灾国无私的帮助与支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世界各国纷纷伸来援助之手。这样的相互支持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灾难。


在特殊时期,中国人民本着民胞物与的情怀,通过共享疫情数据、对外发声支援、物资赠捐、经验分享等,尽己所能对遭受疫情影响较严重国家施以援手,在与国际社会的抗疫合作中,展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与担当。


王义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还体现在中国的天下担当。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通电话时不断强调,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在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话时他表示,“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中国及时向伊朗、意大利等国派出医疗专家,援助病毒检测剂等紧缺物资,给世界分享抗疫经验,病毒数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说,“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疫情发生以来,他始终高度重视做好同疫情防控相关的外交工作,并一再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


这场“战疫”淬炼了新型**制



主持人:过去这段时间,由于对疫情形势估计和研判不足,一些国家重视不够,应对疫情迟缓,确诊病例不断增加。相比之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


王文:与中国严厉的防控措施不同,不少国家采取了相对放任的态度,部分地区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同时,必须注意到当前缺乏疫情信息共享机制,疫情随着人员往来正在全球急速扩散,对更多国家,尤其是医疗条件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大潜在风险。中国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迅速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和发布系统,为稳定社会人心、阻止病毒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王义桅:十九届四中全会列出中国制度十三方面的显著优势,在这场“战疫”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疫情淬炼了新型**制。新型**制是指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最高目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以现代化重大创新工程聚焦国家战略制高点,着力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实现国家安全的创新发展体制安排。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独特而强大的组织优势,形成全国一盘棋、基层动员的态势。


疫情发生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下,党在领导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出的强大的政治定力、全面的决策部署、行动的协调一致,有力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制度优势。春节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党中央总揽全局、统一部署、协调各方,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落实落细党中央决策部署,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堡垒和先锋作用,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再次展示“最可爱的人”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疫苗研发和产业化体系”。新型**制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海战术,而是强调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的有机统一,强调科技攻关、市场活力、国际合作的有机统一,强调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既办大事,也办难事、急事,这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总书记用“国之重器”来定义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提示我们补短板、强筋骨的根本;同时始终强调依法治疫、国际合作,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强与世卫组织合作,改革和完善中国和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


制度优势是综合国力的写照



主持人: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不断抛出不实之词,抹黑中国防疫行动,甚至再次鼓吹与中国“脱钩”。作为中国学者,应如何予以有理有力地回应和驳斥?


王义桅:当前疫情展示了全球供应链风险,一些国家趁机鼓捣与中国“脱钩”,这是非常错误的。为此我们要举一反三,增强忧患意识。


中国拥有独立自主而完整的产业体系,抗疫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产业优势,这从口罩生产上略见一斑: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口罩日产量从1千万升到1亿只。


疫情前,中国年产口罩45亿只,占世界53.3%,如今飙升到150亿只,连起来绕地球170圈。中国的科技实力也支撑中国抗疫战,用了7天分离毒株,北斗、无人机、大数据等支撑中国两周建起两座医院……


日本媒体通过疫情看国家能力,空运是日本的4倍,铁运能力是日本的90倍。结论是“中国和美国一样,是一个不可挑战的国家。”


制度优势是综合国力的写照,尤其是,工业科技实力是制度优势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张颐武:新冠病毒是一种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也是对于整个人类的共同的挑战。我们在面对疫情的时候,任何人都是无法独善其身的,病毒的高度的传染性让任何人难以置身事外。病毒是全人类的现实的威胁,谁想利用这样的威胁来实现某种利己的目的,既不合乎基本的伦理,也必然会招致更复杂的结果。一些西方政客或媒体利用疫情鼓动对于特定的群体和国家的敌意,刻意地指向他人,其实是一种民粹情绪的挑动和偏见甚至敌意的展现。


王文:西方媒体试图把“新冠疫情”等同于“中国病毒”,目前又兴起“甩锅中国论”等,这是一场关于疫情的国际舆论战。在国际舆论交锋中,应充分发挥智库、学者等专业意见提供者的作用,有针对性、有理有节地进行回应和驳斥。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领先地位,经过了40多年的艰辛努力。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全力帮扶企业做好生产经营,尤其是支持涉及到进出口的企业运营,至关重要。“六稳”工作很重要,稳外贸更为重要,要积极帮助企业从物流、人员、资金等方面减少疫情影响程度,按规定履行贸易合同,绝对不能因这次疫情,让中国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之间产生“脱钩”趋势。



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心同德当中读懂了中国精神



主持人:有人说,制度优势在于一个国家的精神和文化。我们该如何看待支撑中国制度优势的文化力量?


王义桅:制度优势背后是我们的文化优势,是中国精神的彰显。武汉暴发疫情后,全国人民积极应对,驰援武汉。人心齐,泰山移。一封封饱含决心的请战书诠释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一个个科研工作者与疫情赛跑进行科研攻关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拼搏与探索,一批批志愿者驰援湖北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同舟共济与肝胆与共,一群群“白衣天使”主动请缨奔赴防疫第一线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仁心大爱与责任担当,一排排满载防护物资车队直抵武汉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效率与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中国人民各尽所能地参与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去,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真理得到了最深刻的印证。


中国制度优势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的外在呈现,正如有学者总结的:“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众志成城当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中国的制度优势;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火雷速度当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中国速度;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集体行动当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中国力量;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心同德当中,我们读懂了什么叫中国精神。”


张颐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中国文化价值取向中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此次灾难应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效能来自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深处的力量。


一方面是群体的团结合作意识,共同应对挑战的精神。这种群体的意识其实就是中国的坚韧不拔精神所在。为社群奉献和个体只有在社群中才能发挥作用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同难相济,同道相成”的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体现。


另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仁义”,主张“天下一家”,社会主义中国始终秉有国际主义精神。中国人所展现的合作的意识,尊重个体和不同社会的“和而不同”,但又有对于共同体的责任意识,正在得到世界更多人的理解。在群体努力的前提之下,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和为拯救生命所做的持续努力。虽然也曾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生命的价值都在拯救生命的不断努力之中得到了终极呈现。


在一些社会用难以蠡测未来的前景、具有风险的“群体免疫”来应对之时,中国竭尽全力拯救生命。这正是中华文化中“仁”的精神。这种对生命的高度责任感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我觉得这种纯粹的利他主义是其他国家应该学习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团结”


主持人:从疫情初起,团结精神就备受关注,请问您怎么理解这一种精神?


曲慧敏(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说:“中国有巨大的集体意愿,不管是社区层面上的工作者,还是上至省长、市长这样的官员,这真的是一种全政府、全社会,你甚至想象不到的一种乌托邦式的集体意愿。”“我觉得这种纯粹的利他主义是其他国家应该学习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或许不同,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更知其可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疫情初起,朋友圈就转发基辛格的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人们空前地信任着钟南山、李兰娟;人们转发着基层群众独创的号召隔离的横幅,响应着习主席说的“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们监督着政府的不作为、感叹着火神山医院的飞速建设。在除夕夜全国疫情阻击战打响后,所有相关部门机关干部取消休假,回到岗位,一夜之间,全国各地联合检疫站到位,公安医务交通每天投入近210万人,所有的社区居委会开始全力运转,农村基层组织开始全力工作。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产物,面对复杂的文化现状,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导文化形态良好发展,传播主流文化、优秀文化的声音,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


张颐武:“恶风纵使推千浪,正气终能胜百邪。”中国在抗击疫情的全球合作中的付出和努力也正在发挥作用。疫情所导致的全球合作和全球为遏制疫情而进行的共同努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让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结。无论是应对疫情的医学或流行病学的决策还是政治经济的选择,都会由一个国家影响到整个世界。


主持人: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从而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综上可见,中国制度有着中华文明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先进价值理念的支撑,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凸显出巨大优势;同时,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的积极成果,也深刻昭示了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大意义。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