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 王义桅副院长受邀参加抚州2024战略传播论坛

上传时间:2024-06-26

2024年6月17日,以“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2024战略传播论坛在江西抚州市隆重开幕。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此前(2024年4月)受聘为江西国际传播中心顾问专家,并在此次会上分享了他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观点。



image.png



主持人问:王义桅老师,我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民心相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请您谈谈在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如何促进民间交流与合作?



王义桅:我今年刚刚出版了一本《民心相通的中国实践》,我在想以后要出一本《民心相通的江西实践》。关于民心相通的地方化,我有两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要建立非对称性的通感。我们对外传播时经常用理性对理性,但实际上,许多外国人非常敏感,虽然不能说他们非理性,但相对来说较为感性。你不能用中文五千年的深邃理性来对待这些感性的人群。所以,我最近写了另一本书《一带一路的灯光》。我觉得,如果我们不能用两千年的思路和历史去传播,那么可以通过像《丁丁历险记》那样的故事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比如,我用我儿子给我写的序言,可以让他们找到通感,效果很好。讲好中国现代化的故事也好,讲好江西故事也好,我认为需要找到一种像李子柒那样的方式,通过衣食住行讲述江西的故事。两个礼拜前,我正好与李子柒深入交谈过,探讨如何让世界了解江西丰富的衣食住行文化。我觉得一定要用一种对话的方式来讲述。第二个建议是要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同叙事,而不是我是主体,你是客体,你被动接受。例如,有外国人问我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我用吃火锅的例子解释:我们既是食客也是厨师,最终分享的食物就是命运共同体。这种简单易懂的方式比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更容易让外国人理解。

image.png

我认为,对外传播一定要注重效果,而不是追求严谨完美但没有效果的表达。昨天我在王安石纪念馆看到一句话:“六年湖海老侵寻,千里归来一寸心。西望国门搔短发,九天宫阙五云深。”作为江西人,如何向世界讲好江西故事?我想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来诠释。“赤”:讲好江西的红色文化,比如中国现代化的苏维埃实践。要讲出新意,比如中国的“第二个结合”。今年我两次去俄罗斯,他们很羡慕我们的“第二个结合”,问为什么中国有“第二个结合”。我就讲中国为什么有“第二个结合”,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马克思的“早上打渔,晚上喝咖啡谈哲学”这种悠然自得的境界。于是我准备写个小说,讲中国为什么能有“第二个结合”。“橙”:赣南脐橙不仅好吃,还能写一个橙子的故事。就像茶叶有“一片叶子”的故事,它为什么这么好吃?因为水土气好,人有爱心去种橙子,能够把江西的这种故事传播出去。“黄”:樟树中医药文化。中医有“三句话”,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国。王安石提出变法思想,展示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绿”: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西是中国第二大绿色省份,绿地覆盖面积仅次于福建。讲好江西的绿色故事,也是在讲中国的绿色发展。比如光伏电站与农业的结合,展示了中国的创新能力。江西宜春,春和绿天然相连。“青”:景德镇的青花瓷早已闻名,但要讲出新意。比如瓷器传到欧洲,对欧洲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影响,对欧洲妇女解放做出了贡献。英国有喝下午茶的传统,妇女能喝下午茶代表地位提高。这些传到欧洲后,与欧洲历史文化相关联,但我们以前讲的故事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蓝”:蓝色不仅是蓝天,还包含航空、数字科技、廉洁。周敦颐的“出污泥而不染”与亚投行的“green clean”理念相呼应,展示了中国的清廉与反腐精神。“紫”:紫气东来,是道教文化。庐山东林寺三教合一,体现了中国的文明和谐。中国没有文明冲突和宗教战争,因为儒道是一种文化,能够达到天道同存。

所以我们要讲好这个故事,讲好世界文明的和谐而不是冲突。通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江西故事,我们不仅讲述了江西的文化,也展示了中国故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可爱的中国到可爱的世界,我们共同书写美好的未来。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