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秦宣:中国共产党百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飞跃”

上传时间:2022-03-30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百年来,“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不仅总结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而且也总结了我们党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决议》的精神实质,必须结合党的百年不懈奋斗史,全面了解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一、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长期努力和艰苦奋斗。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历史任务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历史阶段又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任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面对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次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一时期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什么性质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正是基于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思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一时期,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如何建立这种制度,制度建立之后开展什么样的建设、如何建设等重大时代课题。正是基于对这两大时代课题深入思考和理论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毛泽东思想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正是在这一系列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从《决议》对两个历史阶段的回顾与总结看,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紧紧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用一系列创新观点,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性质的革命、如何革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如何建立这种制度,制度建立之后开展什么样的建设、如何建设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基于此,《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必须说明的是,把毛泽东思想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在我们党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只是以往在表述上有一些不同。比如,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很显然,这里所说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至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论探索,并没有明确包含在其中,以至于后来学术界有同志认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探索属于第一次飞跃的延续,第二次飞跃的准备。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很显然,这里所说的“第一次飞跃”已经包括了革命和建设两个时期的理论创新。《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表明,自我们党成立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党的所有理论探索及其成果都包括在毛泽东思想之中。这就明确回答了以往人们一直追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没有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因为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都包含着“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之中,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决议》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们党明确了新时期理论创新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主题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决议》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分为三个阶段,并分述了各个阶段的理论创新成果及其历史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决议》指出,在这个时期,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从党的理论创新史和《决议》看,在这个时期,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我们坚持理论创新,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虽然《决议》使用了“新的飞跃”而没有明确使用“第二次飞跃”,但此前我们党已经多次明确表示,这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不同的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指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如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随着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的加快,党的十七大明确把这一时期先后创立、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一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党的十七大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明确指出:“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后来,他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了这一论述。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在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与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相比,《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有许多新变化。

第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回答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着重要探索和回答的主要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此次《决议》将新思想要探索和回答的时代课题又增加了两个,即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里进一步突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两个重大命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而深化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探索深化了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进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探索深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第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体上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时,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从指导思想层面和行动纲领层面概述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因此,《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重新概括,把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与十九大概括的“八个明确”相比,《决议》更加突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在第一个明确中更加突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容,在第二个明确中增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达,在第三个明确中增加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在第四个明确中将十九大概括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写完整了,突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战略目标,在第七个明确中更加突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容,即“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此同时,《决议》还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总结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对于我们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明确定位,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从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新的表述。一是强调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维度对新思想历史地位的定位;二是强调这一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是从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演进维度对新思想历史地位的定位;三是强调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对新思想历史地位的定位。虽然《决议》没有用“第三次飞跃”,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很显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飞跃”中的一个。这种历史定位对于我们牢记“两个确立”,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增强贯彻这一思想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行动自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