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 冯玉军:独立成章节,二十大报告首提“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上传时间:2022-11-08
听完二十大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法学院教授冯玉军发现,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这句话意味着社会各个领域的法治化。”在冯玉军看来,“将全面依法治国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教育工作法治化、科技工作法治化、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包含的空间很大。”
这一表述和此前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部署一脉相承。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后,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大召开后,2018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建。
冯玉军本人参与了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的起草工作,一直关注法治工作的各项进程,他觉得二十大报告“肯定是再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全面依法治国”成独立章节
冯玉军还注意到,报告里关于依法治国表述的另一个创新,是提出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说法。
过去,类似的表述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冯玉军觉得,“接下来五年,法治工作就要围绕这句话作核心去铺陈”。
这一表述上的创新,讲清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呼应了二十大报告总主题中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容。另外,“这等于是再次强调,我们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始终是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冯玉军说。
从报告文本结构来看,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被作为独立章节来撰写。而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作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章节下的一条出现的。
立法的重要性
在立法方面,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作为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玉军读到报告中加入了“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的表述时,“当然非常高兴”。
冯玉军表示,此前这一论述的位阶较低。现在将其放入二十大报告中,是在更高层次上,对立法重要性的强调。
“过去十年,立法工作呈现出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效果好的特点。”冯玉军说。
2022年4月25日,中宣部就十年来立法工作的成就与进展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许安标介绍,截至2022年4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68件,修改法律234件次。跟上一个十年进行比较,中国新制定的法律数量增加了1/3,修改的法律数量增加了近2倍。
在冯玉军看来,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立法数量的变化,已经不再是数量上的微小变化了,而带有根本性的质变。
在治国理政方面,立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冯玉军举例,政治建设领域,制定了监察法、国歌法、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健全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在文化建设领域,制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在社会建设领域,制定了慈善法、疫苗管理法、中医药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此外,还编纂了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新兴的互联网领域,也陆续出台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立法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开门立法,广泛征集立法意见。”冯玉军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