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来军:《推动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南京日报》
上传时间:2020-06-10
●南京因江而生、因江而兴、因江而盛。作为长江江苏段“最上游”城市和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同时又是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1.4万亿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市,能不能守护好长江“母亲河”,不仅关系南京自身,更关系下游地区及更大范围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南京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着力做好保护与修复、建设与展示、转型与发展各项工作,正在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样板”,当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排头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我国区域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来看,长江经济带发展尤为重要。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其核心问题是推动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多年来,经中央以及地方11省市的努力建设和拼搏发展,长江经济带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产业转型创新持续向好,各项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持续改善。长江经济带生态资源禀赋优良、生态系统独特、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策指引下,一系列针对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专项行动得以有效开展,其中“4+1”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11月底的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82.5%,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干线非法码头已彻底整改1361座,1318万亩土地造林绿化,长江生态屏障得以巩固。
经济指标稳步提升。在过去的四年中,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态势较好,基本处于中高速水平,经济总量逐年提升。2019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45.78万亿元,增长6.9%,总量已占全国46.20%。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向好。长江经济带多省市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上海、湖北、重庆、四川等省份走在前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一产、二产、三产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
开发开放程度不断深化。从我国开发开放的宏大蓝图中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对外通过“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等,衔接广袤的欧亚内陆和南亚、东南亚等辽阔海洋;对内辐射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联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开发开放格局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已挂牌的18个自贸区中,有7个(其中2019年新批复设立2个)位于长江经济带,这是长江经济带对外开发开放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建设。多年来,长江经济带“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协调发展,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外交通互联互通,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基本成型,“黄金水道”的优势和效益开始显现。目前,长江航道航运能力明显提升。数据显示,5万吨海船可直达南京,万吨轮船可达武汉,300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达重庆。沿江港口、综合保税区协同发展力度加大,航运效率获得提高,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
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南京样板”
南京因江而生、因江而兴、因江而盛。长江南京段本底良好,但保护任务较重,作为长江江苏段“最上游”城市和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同时又是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超1.4万亿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市,能不能守护好长江“母亲河”,不仅关系南京自身,更关系下游地区及更大范围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南京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着力做好保护与修复、建设与展示、转型与发展各项工作,正在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样板”,当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排头兵”。
打造绿色生态带。南京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严格生态保护,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好转。经努力,拆除取缔违规占用岸线项目84个,退出长江干流生产岸线18公里;完成91条河道治理任务,22个省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7个省控入江支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沿江1公里范围内新增造林6200亩,建成区绿化率达40%以上,入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打造转型发展带。南京突出绿色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方向,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坚定不移推进化解过剩产能,破解“重化围江”问题。通过“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加快推进沿江工业布局调整,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明显提升;培育壮大产业新动能成效显著,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智慧感知平台(简称“生态眼”项目)建设初见成果,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并积极申报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点示范。
打造人文景观带。南京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考虑环境治理修复与生态宜居功能,优化长江沿岸及城市空间布局,塑造南京“拥江发展”的城市品牌,把“一江两岸”地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的“南京外滩、城市客厅”,打造长江“人文景观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优化沿江地区功能布局、塑造沿江空间特色、彰显滨江文化特色、提升滨江片区功能品质四个方面着手,塑造南京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区域品牌。
打造严管示范带。南京以构建长江流域共商共管、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科技、行政、市场、法治等多种手段,建立长效的生态保护与补偿、空间发展、转移支付等管理制度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打造生态文明时代的长江经济带“命运共同体”的制度环境体系,切实推动长效管理、标本兼治。长江南京段在建设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都是以南京打造严管示范带为基础的,只有严管,才有成效。
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繁荣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比如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协调机制和一体化发展不足,发展风险时有加剧。因此,瞄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要进一步设计与推行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繁荣。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和相应举措破除生态环境严峻形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并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确定长江经济带生态发展思路,建设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建立长江经济带激励处罚机制,设立生态至上的政府考核标准,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建设监测,推进奖惩措施落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或者搬迁改造;采取切实措施开展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挖掘开放优势发展清洁经济,借助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加强沿海开放、内陆开放优势,实现国家战略互推共进。
以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发展。优化带内产业布局,坚持全局原则,统筹兼顾,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原则和基础,科学编制主体功能区划,明确各地区在全国经济建设中的角色和地位,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化解无序竞争产业同构。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利用城市群梯度接力,构建集中均衡式经济布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完善产业转移与承接相关制度安排,设立产业转移协调机构。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南京、宜宾、重庆、武汉、上海等沿江城市可加快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推进沿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等。
以区域协调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构建区域协调机制,强化带内区域协作和区际联系,弱化带内竞争,加强跨省合作,打造长江经济共同体。借鉴欧盟一体化经验,建立以制度和规则为基础的协调机制,加强区际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支持长三角与中上游省市构建“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推进产业和资源跨地区转移。建立产业转移与生态保护联动的利益补偿机制,教育、医疗和科研资源共享机制等跨地区合作机制。
以加大监管、科学补偿化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潜在风险。确定长江流域化工厂加速减量发展总思路并制定实施路线图,政府制订并监管实施完善、可操作的安全法规和标准,重新确立重化工产业布局规划。如,江苏省出台的《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编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区控规和详规,一张图抓起“生态建设”“化工围城”等重大问题。完善生态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奖惩、补偿及激励机制,采取足够严厉的环保标准与处罚措施,加大追责力度,强化主体管理。
(作者为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