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阐释】陶文昭:守正创新的主要体现和时代要求
上传时间:2023-12-22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一起,形成“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守正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经验。守正创新在坚持中守正,在发展中创新,因应时代变局,解决时代问题,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引新时代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守正创新的理念基础
守正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从各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发,为党的二十大将之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一个重大场合是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次讲话对“守正创新”出场意义重大:第一,这是重大的场合,而不是一般的场合,讲话中所使用的新概念都是深思熟虑的、庄重的;第二,这是直接针对理论创新所说,而不是一般的诸如针对文化或其他工作的说法;第三,虽然这里使用的是“守正出新”,还不是“守正创新”,但意思是相同的。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使用“守正创新”是在2018年1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发展,人权在进步,“我国人权研究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重要场合使用和阐述守正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宣传文艺工作的“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光明日报》、中国外文局、中国戏曲学院、《文史哲》编辑部、新华社等的贺信、回信中使用了“守正创新”。有关党史和理论工作的“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有关文化传统和文明交流工作的“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要守正创新,既要在古人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中交流互鉴,承前启后,又要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革故鼎新,开辟未来”。有关中医药工作的“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有关治理和改革工作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突出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我们要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发展之路”,“要加强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矛盾运动规律,守正创新、开拓创新,更加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强斗争本领,拓展政策空间,提升制度张力”,等等。
以上这些关于“守正创新”的论述,一是涉及面比较泛,除了直接关系理论创新的论述,还包括文化工作、中医药工作以及其他各方面工作;二是论述比较概括,大多数只是用到“守正创新”这个词,没有做更多的展开;三是多针对比较特殊的事情而言,没有明确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守正创新”意义重大。一是出现在大会主题中。大会主题是大会精神最重要的概括,其中明确包含了“守正创新”。二是纳入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六个必须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的二十大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方面,“守正创新”是“六个必须坚持”之一。三是做了权威的展开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一个自然段的篇幅对守正创新的重要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的阐述。在党代会报告这样最权威的政治文献中,以这么大的篇幅对守正创新进行阐述是非常难得的,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守正创新”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依据。
守正创新很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也很有中国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首次明确提出“两个结合”,也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守正创新毫无疑义也是“两个结合”的产物,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中华民族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守正创新概念的相关源头见于中国历史典籍之中。诸如守正,孔子就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治国应“行中正”。又如创新,汤之《盘铭》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典籍中有关守正、创新方面的名言警句,盛传不衰,影响深远。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未曾中断,守正创新功莫大焉。回顾中华民族的文明历程,我们无论怎样变迁,在守正中始终一脉相承;而我们求存求强,面对历史风云变幻,在创新中不断焕发生机、继续前进。今天的守正创新理念,从形式到内容,都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是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结果。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5000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守正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世界观方法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多次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两次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尤其强调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守正创新必然也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发展中把握其理论基础。守正就是坚守正道,坚持按规律办事。创新指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认识和实践活动。守正创新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中,尊重和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通过创新实践和创新思维活动改变现存事物,不断创造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新的实践成果和新的认识成果。守正创新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论融为一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从历史角度,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革命斗争中,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进行坚决的不懈的斗争,高高举起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与此同时,他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展现了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特质。列宁在国际工人运动的复杂局面中,严厉批判第二国际右派的修正主义,批判他们借口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宣扬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错误观点,并最终在组织上进行决裂,成立了共产国际。列宁从帝国主义时代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一国胜利论”等创造性理论,创立共产国际,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革除旧弊、打破陈规的创新史。一百多年来,我们在守正创新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二、守正创新的主要体现
守正创新体现在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之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既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内容,更是贯穿整个思想体系。守正创新就具有这种贯穿性,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重要论断中,如果说“坚持”表示了“守正”之意,那么“从新的实际出发”则表示了“创新”之意,两者有机统一表明了这一思想的守正创新品格。就时代课题而言,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与改革开放以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具有明显的内在的联系。比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它们之间既有前后相继的坚持和继承的关系,又有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的关系,也就是说在重大时代课题上是一种“守正创新”的关系。就主要内容而言,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总览主要内容,一方面“守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等重大原则;另一方面“创新”,以新的原创性贡献全面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守正创新更为突出地、直接地体现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守原理之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被反复验证、人民性和实践性被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被不断彰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要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错误观点,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指导思想多元论”等错误观点和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敢于亮剑,从根本上澄清模糊认识。
守原则之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第一条: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人民开创奇迹的核心密码,是中华民族实现千秋伟业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的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就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就要持之以恒地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守道路之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道路、是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的道路、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等,“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守文化之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动摇。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蕴藏着我们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根本成就的最深厚根源,也是我们的志气、骨气、底气所在。守住文明才有“根”,中国的自信本质上就是文化自信。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首先要在把握时代中引领时代。紧紧把握时代潮流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内外大势的发展做出许多崭新的论断。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从“五个是”“三个意味着”等,全面阐述了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明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百年党的历史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并列。二是新发展阶段。“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三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四是世界社会主义从曲折到复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那么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作出更大历史贡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给出的答案是,“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时代是思想之母,这些对于时代的崭新论断,为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创新体现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创新是全方位的。我们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新时代强军目标和战略,提出维护和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的全面管治权,提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等,都是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出发,经过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深入思考的,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守正创新的时代要求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新征程共产党人继续推进理论发展和实践进步的重要法宝。守正创新“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客观实际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只有不断地在实践中依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认识,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过去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应对变局、把握大局、开创新局。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科学运用守正创新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中的特殊地位,在守正中应变局,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在创新中开新局、说新话、干新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强调守正,重要的是因应当今正遭逢的“三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更具体而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临复杂多变的形势。从国际上看,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来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要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绝不能犯战略性错误。小的方面有看不到的,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样的失误牵涉的是一点一事的问题,影响面不大,纠正起来也比较容易。如果在战略上出现了偏差,那后果将是很严重的,付出的代价将会很大”。因此,强调守正就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不变应万变,为变化又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以守正应变,不犯方向性错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两种制度竞争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转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光明的前景,这些从历史大趋势来看都是毫无疑义的。与此同时要看到,国际上还是美西方占据世界主导地位,如果说“东升西降”是趋势,那么“西强东弱”还是现实。美西方敌对势力还是尽一切可能打压中国,还是企图改变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在方向问题上,我们还是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潜在的威胁,还不能说方向问题已经完全彻底解决。而且,这个问题也不可能一次性一劳永逸地解决。邓小平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在国内,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遇艰险而披荆斩棘,经风雨而初心不改,使我国长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新中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新时代10多年,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我们不应该随波逐流,不应该见异思迁,不应该屈服压力,而要更加稳健地走好中国道路。“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保持强大前进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在国际上,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然而,美西方国家并不甘心和坐视主导地位的丧失,处心积虑、不择手段打压中国。邓小平在冷战结束后就曾预言:“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最近一些年,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决不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决不吞下任何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另一方面,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搞“国强必霸”。我们秉承自古以来信奉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为公”“和谐万邦”的理念,不认同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中国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谋世界之大同,高高举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把握战略主动,发挥制度优势,更好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
以守正应变,不犯颠覆性错误。要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就要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领导力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往往是灾难性的、颠覆性的。在发展方略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往往也是矛盾凸显期。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一方面,“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而这个趋势看来会延续下去”。但是,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的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另一方面,大变局中一会儿“灰犀牛”,一会儿“黑天鹅”,也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警惕起来,居安要思危。党的二十大吹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我们“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我们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既对风险保持高度警惕,又特别注意斗争精神,在守正创新中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
新时代新征程强调创新,重要的是因应摆在面前的“四问”。大变革的时代,正是大创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 “变则通,通则久”,对待变化的正确态度是应变而动、应变制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科学回答时代之问,推动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进入新时代,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艰巨而伟大的社会革命,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新时代新征程,要以创新开新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变化和改革”是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大变局之下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时代课题。在理论上,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回答和解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实践上,要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党建上,我们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外交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以守正应变局,以创新开新局。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激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我们既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又要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来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