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王义桅、钱秀:为何中国“真多边主义”尤显珍贵
上传时间:2024-03-07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外交工作时指出,我们要“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就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切实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等。而要确保多极化进程稳步推进,就须推动世界各国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以及被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对于具体怎样深入理解中国的多边主义倡导和实践,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从自身文化逻辑上探寻源头,另一方面还可在国际政治实践尤其是不同类型“多边主义”的比较上着手。
就文化逻辑而言,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倡导并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部分答案就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比如,我们自古以来就倡导“德不孤,必有邻”的精神追求,坚守“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处世之道,奉行“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义利原则。再如,《论语》中早就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一是指和谐共处,首先给予别人尊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强调尊重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以及强加自身价值观等做法。二是指和平发展,在主张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作为。中国倡导通过协商、对话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动辄使用武力,与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相反,“小人同而不和”则暗含着某种无视差别和多样性的霸权性质,这是中国传统上就摒弃的。当今时代,中国更是着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超越所谓“普世价值”的狭隘历史局限,在多个层面展现出着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就国际政治层面的比较视角而言,现在美国政府口中所谓的“多边主义”已被证明是一种“小院高墙”和阵营对抗式的伪多边主义。而作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两大力量,中欧往往强调共同秉持多边主义理念。但这两种“多边主义”也有一些区别,厘清相关异同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真多边主义的理念和实践。
首先,在“为何要推动多边主义”的问题上,欧盟是出于“历史—现实—未来”逻辑下的多种原因。欧洲历史上的战争和均势经历使其认为诉诸多边主义能够更好地保护相关国家利益;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成功使欧洲重现繁荣,多边主义因此成为欧盟制度规范以及影响力塑造等方面的基因性标识;未来“全球欧洲”战略构想的实现,也需要以多边主义作为合法性支持以及解决方法。而中国力推多边主义,既是源于自身国际地位和角色转变的客观现实,也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坚持尊重各国主权、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其次,在“推动何种多边主义”的问题上,欧盟虽然本身就是多边主义的一个典型案例,但它是基于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思想,遵循个体利益最大化的逻辑导向,关注的也是如何以多边主义为工具最大程度扩展自身的战略以及全球价值,这在欧盟2022年《重建多边主义议程》报告中强调建设“一个适合21世纪的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就能够看出来。而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是基于平等有序、普惠包容等原则,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根本遵循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第三,在“如何推动多边主义”的问题上,欧盟是不排斥利用包括强制手段在内的多种方式,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对此直言不讳,称“欧盟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包括广泛的政治、外交和财政支持,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捍卫人权和国际法,促进应对全球挑战的多边解决方案。”中国则总体上秉持“发展自己,影响世界”,即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通过推动自身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
当前,“真正的多边主义”实践正在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一些多边机制或制度性安排的功能遭到削弱,多边主义在一些国家内部的基础被动摇,部分国家甚至公开破坏和抛弃多边主义等。但同时,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正在变得更多也更严峻,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除了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没有其他出路。世界越是面临“没有多边主义的多极化”悖论和混乱,中国对“真多边主义”的捍卫和践行就越显珍贵。
作者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当代政党研究平台研究员。
钱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
来源:《环球时报》2024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