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文明宣言》”发表十周年研讨会暨《交流互鉴点亮人类文明之光》专刊首发式成功举办
上传时间:2024-04-03
2024年3月2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和《文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纪念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历史性演讲暨“2014《文明宣言》”发表十周年研讨会和《文明》杂志纪念专刊《交流互鉴点亮人类文明之光》首发式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了关于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动力机制的历史性演讲暨“2014《文明宣言》”。2024年3月,恰逢习近平“2014《文明宣言》”发表十周年,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等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对如何通过深化研究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文明观和文明话语,进一步阐发和弘扬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要义,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探讨。
当天,还举行了《交流互鉴点亮人类文明之光》暨“《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专刊首发仪式。该纪念专刊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资助支持、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特别策划推出,由“中华哲学本源与文明史观的大美画卷”“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炫美画卷”“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华美画卷”“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壮美画卷”四部分内容组成。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该专刊通过开启新时代文明工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最终呈现“《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在研讨会上,《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率先发表演讲,介绍“2014文明宣言”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会的历程以及《交流互鉴点亮人类文明之光》专刊的主题内容,并指出 “2014《文明宣言》”是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关于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动力机制的历史性演讲,该演讲首次界定和系统阐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属性和三大规律,并为系统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念及“一带一路”倡议奠定了文明史观和文明范式的基础,成为中国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宣言》。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赵德润发表题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明宣言”的主旨演讲;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发表题为“发挥文物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积极作用”的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发表题为“一带一路与全球文明倡议是什么关系?”的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在总结发言时提出:应以纪念“2014《文明宣言》”十周年为起点,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深化研究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文明观和文明话语,进一步阐发和弘扬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要义,推动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纪念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着“以民心相通促文明互鉴”“文明宣言及其在今天的意义”以及“文明论的兴起:从《文明宣言》提出文明交流互鉴到全球文明倡议” “我们应当如何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明话语体系” “交流互鉴的多重历史哲学意义”、“阿拉伯世界‘向东看’内涵的发展与变化” “文明与野蛮叙事与西方等级性秩序”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明间对话”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通过研讨大家深刻感受到学习认识和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文明观及其话语体系是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此次研讨会的举行,通过提出文明价值主题,开展广泛文明对话,起到了积极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有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