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哲理·道理:新时代新思想论坛第22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底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研究”研讨会顺利召开

上传时间:2023-12-15

2023年12月13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办的“学理·哲理·道理:新时代新思想论坛”系列学术活动第22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底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研究”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召开。

微信图片_20231215170052.png

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杨金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张志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聂锦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党委书记王海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教学与研究》主编、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课题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子课题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郭湛,北京化工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崔伟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王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薄国强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黄志军教授参加会议并发言。会议由臧峰宇主持。

臧峰宇代表课题组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汇报课题基本情况。他表示,课题组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底蕴与世界历史意义,力图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历史规律创造历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展现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现代文明形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观念资源。他论述了课题的总问题,简要介绍了课题论证的关键思路、预期目标、研究视角与路径方法,回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何以实现了马克思对现代文明转型的伟大构想,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与中华文明的时代转型的内在逻辑,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转化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特定世界历史民族的历史选择,彰显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

课题组成员介绍了阶段性成果并论证了有关研究思路。郭湛表示,课题研究需要深化一定的层次和结构,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之“式”的形态、活动方式、样态、结构、程式、规则等作具体研究,有助于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可以从文明发展过程的逻辑关系中分析当代中国新文明形态,它既从中国传统社会中来,也从世界历史中来,应深刻认识历史长过程的规律性和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

崔伟奇表示,中国百年经验和实践逻辑的统一问题,需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抓住历史与时代的基本矛盾,从现代化角度理解其历史进路。

薄国强表示,课题研究要讲好中国故事,满足国际学界了解、研究中国问题的需求,因而是体现国际性的一项重要学术探索。

王立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造的框架结构,反映了文明五位一体的具体内容,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同步的,具备文明史的普遍意义。

黄志军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场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主体意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与会专家做出深入评析并深刻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内涵。杨金海表示,要深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历史的角度和道德的角度分析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要深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在各方面已经取得和将要取得的成就的经验与规律,增强理论的现实性、实践性与说服力。

张志强表示,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内涵体现的学理道理哲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内在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来理解中国,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首创性意义,从历史科学的角度理解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通过发展历史科学来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形态与发展过程中发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础。

聂锦芳表示,马克思在伦敦笔记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阐明了社会结构和当代经济现象构成了非常复杂奇妙的结合,进一步挖掘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基础理论和逻辑关系,有助于解释现代文明的转型问题。文明转型实际上就是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全球化呈现出一体化进程,但一体化的前提恰恰是差异性和民族性,传统文明面临着一个矛盾的经济关系处境,在这样的背景考虑中国问题将获得深刻的启示。

吴向东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也形成了阶段性丰富的理论成果。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纳,构成了另一种文明底蕴。我们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性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内容、核心要义,在底蕴、理论与视野的比较上深化研究。

王海锋表示,从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视角出发,归纳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要彰显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创新两个主题的历史贡献,在现实问题和理论创新中提出更多类似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标识性概念,不断赋予这些标识性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文明内涵,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

邱海平在总结发言时强调指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底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今天,我们秉持文化自信和文化主体性,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阐释,要针对现实问题做深入的哲学研究,深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中国自主的现代文明知识体系,使课题研究凸显文明底蕴和时代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