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上传时间:2022-05-27

为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5月25日主办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术研讨会。本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增岽,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彦,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任志峰,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东坡,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谢玉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衡、马慎萧、周家彬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智主持。

研究院院长秦宣教授在致辞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在座谈会上对新时代的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对于这个新命题,我们需要理解和把握讲什么道理、怎么讲道理。首先,讲道理就是要讲原理,讲历史,讲做人做事的道理。讲好道理主要是要注重方式和方法,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要讲深,就需要提升问题意识;要讲透,就要培养厚实的理论功底;要讲活,就要充分发掘和利用现实中丰富的思政课素材,将其与理论相结合。秦宣认为,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工程、灵魂工程,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共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4.png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副教授做了题为“如何‘讲好道理’:有关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几点思考”的发言。她从“十四五”课程建设高质量的角度,谈了对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认识和理解。李蕉认为,六年以来,思政课教学改革偏重阵地建设,现阶段我们需要回归教育本质,突出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结合“十四五”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蓝图中,努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在具体落实方面,李蕉指出思政课的高质量改革应该从一堂课到一门课再到一组课统筹推进建设。此外,教师更需要严于律己,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并举,从讲道理到做“经师”、做“人师”,努力做好高质量的思政课。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增岽教授作了题为“对‘思政课的本质是讲好道理’的一点思考”的发言。他指出,讲道理包含讲真理、讲情理、讲事理三个层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不仅是对思政课课程性质的一种认定判定,也包含了如何讲好思政课的要求。道理是简单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大道至简的理论;道理是真诚的,思政课教师要饱含对学生的爱;道理是可信的,思政课教师只有先信、先懂、先学,才能讲好道理;讲道理是有方法的,思政课教师要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难与易、显与隐、虚与实、刚与柔、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潜心问道,厚实理论涵养,不断改进方法,把学术与育人有机结合,这才算是真正讲好道理。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彦教授作了题为“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议题’设置能力”的发言。她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议题设置能力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问题。张彦指出,目前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存在对“教学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对“教学议题”的设计有畏难情绪,对“教学议题”的实施不够及时等问题。结合“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论断,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一体化典型教学案例的研学和组织,二是建设一体化思政课教学议题库,三是实践教学是贯通一体化教学议题的有效抓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把握好把握“有界”与“无界”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突显思政课讲道理的本质意涵。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衡副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概论’课讲深、讲透、讲活的思考”的发言。他结合自己教授课程的感悟,认为“讲深”是要讲出来理论和历史的纵深,“讲透”就是讲得通透让学生听懂,“讲活”则是在讲深和讲透的基础上被学生活学活用。王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五个“度”的方法论启示:一是有深度,要有文献支撑,要有夯实的理论基础;二是有厚度,要讲清楚演进脉络,走向历史的纵深;三是要有广度,要中外比较,拓展全球视野;四是要有鲜度,要阐发生动实践,激发现实关怀;五是要有高度,要让同学们认识到恢弘的战略,提升思维能力。思政课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看到烧脑学说背后其实是有深厚的思想的,是有恢弘的战略和非凡的智慧的,是由一个个有趣的灵魂和真挚信仰的伟人组成的丰富的理想,进而使学生们得到思想的启发、战略的启示、智慧的启迪和信仰的启蒙。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东坡副教授作了题为“思政课讲道理的体系化建构”的发言。他从体系化建构的角度谈了对“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理解。首先,从认识体系来看,要把握思政课讲道理的系统化内涵。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思政课的理论属性,把道理讲鲜活,有层次地螺旋推进教学实践。其次,从研究体系来讲,要夯实思政课讲道理的理论性基础。研究道理是讲好道理的前提和准备,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学道理、熟道理、信道理,达到敬畏心态、执着状态和创新姿态的“三态融合”的科研境界。再次,从教学体系来讲,要拓展思政课讲道理的多元化途径。思政课讲好道理需要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协同拓展教学载体,优化升级教学话语。最后,从转化体系来讲,要推进思政课讲道理的主体性落地。总的理解是,讲好道理重点在于学生听道理、明道理,重点在于学生懂道理、用道理。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慎萧副教授作了题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结合教学研究实践的体会”的发言。她认为,讲道理首先要会提问题,要从党和国家的理论出发回应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大问题、真问题。作为研究者,要尊重情理和方法,关照历史和时代,提出并且回答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教学者,要从基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提问题,关照时代和现实,讲好原理、道理;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者,在指导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实践的能力,培养立足现实的问题意识,要基于问题来找文献、做研究。她表示,青年教研工作者要努力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忌跟风、忌肤浅、忌空泛、忌晦涩。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的实际,才知道现实的需要,才有学习研究和教学的方向,才有提出真问题、解决真问题、讲活这种课程的本事。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志峰教授作了题为“深入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哲学意涵”的发言。他认为,我们首先要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历史进程中把握论断的辩证逻辑,即从个别到特殊、从特殊到普遍的辩证的发展逻辑。其次,要在不同课程观的对比反思中把握论断的创新意义。思政课本质是讲道理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理解,是一种实践性的课程观,它超越了要素化、知识化、程序化的理解范式,在更为整体、更为实质的意义上触及和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最后,要在中华文化传统中把握论断的文化品格。思政课要讲道理,说到底既要入脑,还要入心,既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形,要统筹好“讲故事”与“讲道理”、情感共鸣与理论说服、心灵体悟与理性认同的关系,使我们讲的真道理更加具有说服力。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谢玉进教授作了题为“思政课讲好道理的几点思考”的发言。他结合教学实践体验分享了四点思政课讲好道理的思考。一是了解对象,讲“对”道理。只有把道理讲“对头”,才能达到理论武装人的目的;二是挖掘文本,讲“深”道理。思政课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一类课程,回归经典文本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三是深入调研,讲“实”道理。只有能够回应和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学生疑惑的道理,才是“实用”的道理;四是结合自我,讲“活”道理。要结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把自我融入思政课中,这样才能讲出“鲜活”的道理。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家彬副教授作了题为“从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类的思政课看‘讲道理’问题”的发言。他认为,在讲道理这个问题上,要先对思政课体系做一个全面认识。首先应该把握这几门课的基本属性,即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其次,“讲道理”本质是讲授唯物史观。要把握课程的内在联系,这就需要各门课程实现良好配合与无缝衔接。最后,要区分各门课的内容,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否则既没有说服力,也没有感染力,更没有理论高度和深度。

最后,张智副教授做会议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研讨会立意高远、主题鲜明,秦宣教授和9位专家学者对“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重要理论命题的研讨深入深刻,既有战略高度的把握、又有丰富内涵的阐释,既有学理哲理的探讨,又有方式方法的交流,体现了大家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厚情怀和探究精神,展现了青年学者的学术理性和学术激情,对我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有着重要价值。同时,他对参会的专家学者、以及160余位兄弟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参与表示衷心感谢,期望大家勤交流、多分享、广合作,深入研究思政课建设的学理哲理道理,共同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