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院资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规律研究”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上传时间:2023-12-25
12月17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规律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800会议室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与会专家学者结合会议主题,主要围绕“毛泽东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内在规律研究”三个分议题进行研讨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原会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党总支专职副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刘能杰主持。
会议伊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薛广洲回顾和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20年来的工作。他表示,20年来,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研究会不断发展,影响力显著提升。研究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深入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跟踪研究重大问题,为全国党校、高校、社科院以及理论宣传教育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学与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研究会办得越来越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原会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作了《谈谈“两个结合”》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两个结合”的提出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迈向了新的阶段。“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是在毛泽东同志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推进。“第一个结合”和“第二个结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用“第二个结合”取代、否定“第一个结合”,也不能用“第一个结合”包含“第二个结合”,对于“两个结合”的关系要进一步研究。他强调,新时代理论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实践,以“两个结合”为使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写出新时代的《实践论》《矛盾论》。
主旨报告后,进入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秘书长侯衍社主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夏文斌作了《“两个结合”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的主题发言。他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一是“两个结合”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问题的新的阐释、新的理解和新的运用。二是“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是“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主体性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赵剑英作了《“两个结合”为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赢得新空间和新优势》的主题发言。他认为,“两个结合”是当前的学术热点,需要结合总书记“六·二”讲话的内容进行深刻地把握。一方面,“两个结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把握和揭示,也是对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另一方面,文化主体性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也有助于促进文化安全,服务于国家长治久安。
首都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徐志宏作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的主题发言。他首先提出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问题。他强调,优秀和糟粕既有主观的标准,也有客观的标准。他从四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传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不断丰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军事科学院原研究员王幸生作了《从毛泽东诗词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主题发言。他认为,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范例。他以《沁园春·雪》和《念奴娇·昆仑》等为例,说明毛泽东诗词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蕴含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传统诗词领域的重要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秦宣教授作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规律》的主题发言。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包含“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中国文化”“时代特征”四个关键词和要素。他结合这四个关键要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他指出,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研究,从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不同路向,当今应更加重视从价值理性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挖掘和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新教授作了《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的当代价值》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第二个结合”的根本性前提。他认为,毛泽东批判了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和照抄照搬的“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对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毛泽东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不仅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地位,树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找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也为我们科学理解中华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奠定了扎实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作了《时代化与“两个结合”》的主题发言。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发:一是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二是“两个结合”和时代化之间存在内在张力。三是如何正确处理时代化和“两个结合”的关系问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路杰教授作了《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个思想和历史的视角》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是一脉相承的过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进行分析和把握,从中揭示出理论创新的规律。面对新的时代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新的深度和高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凝聚起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回答。
中国农业大学李明教授作了《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夯实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他认为,“并联式、新四化和四化同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创造。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欧阳英作了《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六个必须坚持”》的主题发言。她指出,“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指南。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王虎学教授作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理解》的主题发言。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重要形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方面,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标志性概念,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等,这些概念所针对的问题不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尤国珍作了《从“一五”计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宝贵经验》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一五”计划具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之间的关系;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三是编制计划和实施计划相结合,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四是“一五”计划实施的时期是近代以来我国发展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当前,要认真总结“一五”计划的经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提供宝贵借鉴。
大会发言后召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会长办公会扩大会议,由薛广洲教授主持。会议主要围绕学会明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安排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