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举办“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研讨会
上传时间:2020-01-13
1月10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习研院)与天津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研讨会,并发布人大习研院副院长王义桅教授新书《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
外交部前副部长何亚非、李金章分别对新书发布致以书面祝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郝叶力,外交部前驻爱尔兰大使岳晓勇,人大习研院副院长陶文昭,本书作者王义桅及多位“一带一路”研究前沿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问题展开研讨。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纪秀荣、天津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康等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伍聪主持会议。
陶文昭代表人大习研院致欢迎辞。他在介绍中谈到,人大习研院成立于党的十九大结束当天,是根据党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成立的全国首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担任理事长。他表示,本书内容很好地回应了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众多关切,对于人大习研院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何亚非在贺信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步骤,它追求在国家间建立更为广泛的合作共赢关系,“一带一路”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自身经济发展和国内治理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务实之举,既有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又有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践根基。
李金章在贺信中提到,“一带一路”是首次由发展中国家、东方文明古国和社会主义国家提出的伟大合作倡议。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关键阶段,两期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有利于推动国内外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作方面取得更大共鸣、形成更多共识。
郝叶力认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是五通,民心相通是最根本的通。本书直面问题,将十种质疑之声作出总结,理性地回应了国民之问、西方之问,“一带一路”国家之问,有利于防止误解误判。
岳晓勇谈到,“一带一路”和公共外交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做好公共外交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的中国理念和话语权,为树立中国形象和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
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不仅承载着古丝绸之路的光荣与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而且正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不确定性挑战、实现各自发展战略和追求美好世界秩序的共同探索。
纪秀荣表示,文化交流是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图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载体。专家学者是文化的创造者,出版社是文化的传播者,两者携手合作能够在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上取得更好成绩、作出更多贡献。
会后,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众多媒体对本次研讨会暨发布会进行了报道。报道中指出,《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一书以“比较学习”的视角探讨国内外对“一带一路”的代表性关切,面对国际质疑并非一概否认、本能辩护,而是概括出“一带一路”的认知悖论,以辩证和求知思维探讨“一带一路”背后的民心相通之道,对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世界故事都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