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思维方式及其科学工作方法
上传时间:2023-12-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系统观念,其中的辩证思维方式即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基础上,整体性思考、关联性分析和过程式考察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其核心要义是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和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问题,“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1],形成了以系统协同、着眼长远和化解矛盾为指导思想的科学工作方法。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辩证思维方式的全局要求及其根本点
贯彻落实辩证思维方式的全局要求是系统协同,“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生态文明是一个多要素多环节多阶段构成的动态系统工程,要求各要素各环节各阶段协同共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不论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系统观念,还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3],都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各要素之间、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均体现了层层递进的系统性建设与协调式发展。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系统协同性全局要求:其一,树立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其二,协调处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三,积极推动和参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全球环境治理。
系统协同的根本点是统筹发展,从全局维度出发,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仅仅聚焦一点发力,要在系统联动上下功夫,实现系统合力、统筹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述了“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内在规律,强调生命共同体就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系统,系统施治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拓展运用生态系统治理理念,统筹兼顾、协同处理生态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等各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灵活掌握“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系统治理工作方法,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治水方面提出了“五个统筹”“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4]。这方面具体的例子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如福建莆田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就是从单一治水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典型[5]。再如江西赣州寻乌县废弃稀土矿山综合治理实践,经历了从“每个部门都有行动但步调难得一致”到“统筹推进四大类工程的全覆盖治理”,探索总结出了“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的“三同治”模式,成为全国废弃矿山治理典范。[6]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辩证思维方式的时效要求及其落脚点
贯彻落实辩证思维方式的时效要求是着眼长远,久久为功,用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战略布局和制度设计。一方面,从生态文明建设长远意义的角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家民族前途命运、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死攸关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造福子孙后代”等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7],是人类千秋万代要持之以恒为之奋斗的生存事业。另一方面,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角度,生态文明建设要用耐心、执着和担当来成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和境界。
着眼长远的落脚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时效维度出发,生态文明建设不可能是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以生态价值优先性为原则长远谋划、科学决策和精准实施。首先,尊重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8],生态文明建设以崇尚自然和绿色发展为基本方针。其次,遵循生态价值优先性原则。生态环境保护要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9],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影响或干扰生态文明建设。在政绩考核上要突出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机制与体系。最后,宏观—中观—微观的系统安排,体现在战略谋划、科学决策和精准实施三个层面。宏观的战略谋划体现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显示出我们要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涉及中观制度决策与微观政策实施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推进、在推进中落实、在落实中深化、在深化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步步为营,“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10]。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辩证思维方式的关键要求及其立足点
贯彻落实辩证思维方式的关键要求是化解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的矛盾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根据,也是寻求化解矛盾路径的密钥。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各种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呈现矛盾交织加叠的局面,我们迫切需要科学有力的指导思想与具体有效的工作方法。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辩证思维方式的关键要求,从矛盾分析中找到化解矛盾的核心问题、方式方法以及解决路径,从而促进事物的和谐发展。
化解矛盾的立足点是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难题、困境和挑战,化解这些矛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一定是有利于自然—人—社会的和谐共生与永续发展。首先,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着力解决重点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因其重要性和日益暴露的“短板”问题而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更突出的位置,各类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11],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针对性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污染防治问题,时刻关注生态安全,做好应对各种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民生问题无小事,这些都是容易诱发社会不稳定的生态问题,一定要重点突出、具体施策,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态治理的成效,“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12]。其次,在正视矛盾中找到化解矛盾的根据。最为典型的就是“两山”[13]重要思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是一对典型的关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从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发现只有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最后,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事业、全民工程,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利国利民的大事要事,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爱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重点是青少年生态文明观的养成。用生态意识和实际行动浸润人心,潜移默化塑造生态文明建设合格接班人,为自然生态和谐发展共同奋斗。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14]一文中具体强调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五个方面的重大关系,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工作智慧,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辩证思维方式及其工作方法的现实意义。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辩证思维方式不仅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立足辩证思维方式的全局、时效和关键,科学把握系统协同与统筹发展、着眼长远与持续发展、化解矛盾与和谐发展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才能精准决策、有效施治、不断发展。
(作者为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