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秦 芬、孙武安:着力塑造和宣传革命英雄人物
上传时间:2021-09-28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纪念和学习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英雄人物发表重要论述,对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风气和氛围产生了重要作用。英雄模范人物不是天生的,而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是在追求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让伟大梦想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使伟大斗争成为全民族的共同行动,就必须着力挖掘、宣传、塑造和呈现革命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
塑造和宣传革命英雄人物的核心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内核,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内核。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像革命英雄和先烈那样,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拥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民族英雄。面对鸦片战争以来的深重苦难,中华民族前仆后继,不断探索、牺牲和奋斗,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无数革命英雄和先烈,他们不仅做出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必须倍加珍惜,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塑造和宣传革命英雄人物既要面向广大党员干部,更要面向青年学生和全社会;既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传扬和倡导革命的英雄精神,同时也要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历史和文化虚无主义思潮。
塑造和宣传革命英雄人物的要创新形式,强调时代化大众化。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传播及施教媒介上,除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教室、课堂等平台外,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及互联网资源,以收到快速高效全面的传播效果。在语言文风上,塑造宣传革命英雄人物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叙事习惯,使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受众心理,尽量减少宏大叙事带来的隔膜感和距离感。在宣传教育方式上,除会议、报告、讲课外,还要积极采用现场参观、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营造沉浸氛围,强化交互体验,如参观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遗迹,在虚拟仿真环境中体验红军长征的英勇无畏、感受中国人民抢险救灾的无私奉献、分享航天英雄的太空生活等。对受众群体也要分类施策,尤其要研究青少年群体的个性、需要和偏好,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能不能引导和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事关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我们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育人效果势必大打折扣。对于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课堂等改革探索,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总之,宣传教育不能单打一,要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多管齐下,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丰富育人形式,增强教育教学和宣传的实效。
塑造和宣传革命英雄人物的目的是增强历史认同、铸牢中国自信。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更于建党百年之际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壮举,我国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表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能发展中国,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成千上万的革命英雄人物,不仅是革命历史的杰出代表,也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代表,不仅是革命精神,也是革命道德和革命文化的优秀代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当今世界,国际局势仍然复杂,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颜色革命”仍在一些地方上演,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随处可见。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待英雄和英雄精神的态度,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对待历史的态度,就是对待今天和未来的态度。强调对革命英雄人物的塑造和宣传,就是要引导全社会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基础上,认同并追随革命英雄人物,进而认同并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指导地位,认同并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认同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使中华民族在自觉自信中团结奋斗,坚定而豪迈地走向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中国革命文化传承研究”[19AKS018]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09月0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