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队伍

当前位置 : 首页» 研究队伍
刘凤良
发表时间:2019-06-11     字体:【

刘凤良—经济增长理论;行为宏观经济学.png


专业:西方经济学

系别:经济学系

职称:教授

教育背景
  博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01
  硕士,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1989
  学士,理学,河北师范大学,1984
  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2004

工作经历
  1984-1986年,河北经贸大学(原河北财经学院)基础部
  1988-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教授课程
  (1)经济学的数理分析方法导论
  (2)高级微观经济学
  (3)高级宏观经济学
  (4)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研究领域
  (1)经济增长理论
  (2)行为宏观经济学

奖励、荣誉称号
  2000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西方经济学学科专家。

主要研究成果
  论文
  (1)“现代西方厂商投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合作,《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2)“论国际资本流入逆转的成因”(《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数理方法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4)“资源可耗竭、知识积累与内生经济增长”(合作,《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11期)
  (5)“西方增长理论经验研究的新进展”(《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7期)
  (6)“行为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意义”(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7)“消费理论的行为化趋向”(合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8)“菲利普斯曲线研究新进展”(合作,《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7期)
  (9)“消费理论研究框架的演进”(合作,《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3期)
  (10)“‘趋同’问题的研究及其为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带来的新课题”(合作,《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6年第9期)
  (11)“预期更新过程中的验证性偏见与货币政策效果”(合作,《世界经济》2006年第7期)
  (12)“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合作,《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
  (13)“我国通货膨胀动态和货币政策效果的行为宏观解释”(合作,《管理世界》2007年第3期)
  (14)“技术变迁中的赶超机制研究综述”(合作,《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7年第6期)
  著作(含译著)
  (15)《宏观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94年)
  (16)《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合作,商务印书馆,2004年)
  (17)《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货币主义》(合作,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
  (19)《行为经济学——理论与扩展》(合作,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翻译
  斯蒂格利兹《经济学》等

  课题项目
  国家社科项目: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社会职务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


 
上一篇:严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