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以丰富的数据和事实全面展现了中国的减贫成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详情]
世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上,是携手合作、同舟共济,还是一盘散沙、以邻为壑?中国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详情]
《宣言》所揭示的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诸多科学方法,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对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详情]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并以“七个坚持”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和阐释。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摆脱贫困奋斗目标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脱贫攻坚领域的具体体现。[详情]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要求。[详情]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详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凝聚全党智慧提出的一个统领法治建设全局的概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论断,这是对“法律体系”“法制体系”等法治建设目标的理论升华。[详情]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办好思政课、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详情]
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科学运用唯物史观判断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并根据这种判断制定科学的方针、路线和战略。[详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就必须敏锐发现机遇,紧紧地抓住和用好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