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当前位置 : 首页» 课题成果» 理论期刊
靳诺,《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建》
发表时间:2021-05-20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最早专门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校,中共党史专业也一直是学校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学科。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创办时,就开设了中国革命运动史课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大学成立历史系,下设中国革命史专业,不久扩建为中共党史系;改革开放后中共党史系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进入大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共党史学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7年,学校成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党史教学科研工作翻开崭新篇章。

回顾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历程,有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一个是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另一个是探索党的理论,传播党的声音,担当承学存史、天地立心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调教育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人民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继承传统中走深走实。

在立德树人上着眼,把正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高校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的功能,还承载着完善人格、塑造灵魂的重任,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有用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放在核心位置,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抓好人才培养,为学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明确了方向、绘就了底色。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设《中国共产党历史》《社会主义500年》等课程,并将其纳入本科生读史读经典选修课和研究生课程体系,丰富了学史明理、以史育人的第一课堂。把正党史学习教育立德树人的方向,要坚守为党育人初心,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端正育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贯彻德育为先原则,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和道德灵魂的构建,从课程德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3个方面建构德育格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培养和表彰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教师,引导全体教职工修身立德、行为世范,切实为开展高质量党史学习教育奠定基础、规正方向、倍增成效。

在培根铸魂上聚焦,将“国之大者”融入党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心怀“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党的各项事业明确了讲政治、观大势、顾大局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由党缔造、受党领导、为党育才,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使命所在,围绕培根铸魂传扬“国之大者”是职责所系。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全方位构建党史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多维度党史育人平台,帮助广大师生在党史学习中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学思践悟中明是非、知荣辱、立志向、修言行,领悟“国之大者”,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培根铸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师生,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联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引导师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运用党史生动案例喻事明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树立和宣扬正确的党史观,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掌握党的百年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特别是要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特殊光荣的历史,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校光荣革命传统结合起来,引导师生感悟党的伟大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在守正创新上发力,厚植学党史讲党史的学科根基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中国人民大学闻令即动、坚决贯彻,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中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扬好的传统经验,又紧跟意识形态领域新态势、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开拓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推出一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举措,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方面形成合力,拓宽了师生学党史讲党史的方法渠道;会同北京市成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优化完善思政课资讯平台等“六大平台”建设,搭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服务全国思政课和党史课教师,精心制作推出的“名师大家讲党史”系列网络公开课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有赖于学科根基的夯实,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推进守正创新,切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党史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推进党史课在管理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内容和质量监管制度、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确保党史课的正常运转和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提升党史教育的亲和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着眼青少年阶段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思想行为特点,讲好“大思政课”,运用历史资源让课堂“活”起来,走进纪念场馆让课堂“实”起来,注重人文关怀让课堂“亲”起来,在古今对比、中西对比中理解党的伟大,坚定信念追求,厚植爱国主义;进一步完善党史教育的方法手段,在用好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方法,开展讲述党史故事、诵读先烈书信、参观革命圣地等活动,把党史讲活讲好,让党史深入人心;进一步建强党史教学骨干队伍,配齐配强师资力量,严把党史教学从业者入口关,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在纵向项目推荐、校级项目立项过程中向党史专业教师倾斜,为党史教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在资政启民上深化,发挥党史经世致用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党史教学科研工作具有研究阐释党史、为党提供决策咨询、启发与引导民众等重要功能。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框架下成立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这个新型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是国内首家在中共党史党建领域集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于一体的实体性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院创办以来,围绕党史党建领域的重大历史、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胡华大讲堂、中共党史学科青年教师工作坊等知名学术品牌活动,推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丛书等一系列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初步建成了《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青年党史学者论坛》等业内认可的学术集刊群,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党建学科的学术影响和学术声望获得持续提升。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以知促行,引导师生广泛开展课题研究,运用认识成果指导实践,力求在促进国家治理上见到实效,深入挖掘梳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理念、治理方法及其发展变化,探寻背后蕴含的历史规律和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治理实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作用,通过党史教学科研活动,科学判定历史方位和发展趋势,认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作出贡献,加强党执政为民历史的研究梳理,汲取规律性认识,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献计献力。

来源:《党建》杂志5月刊


 
上一篇:王义桅,《中国脱贫攻坚故事的层次性与对外传播路径》,《对外传播》
下一篇:靳诺,《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