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当前位置 : 首页» 课题成果» 学者观点
王义桅:交汇点 | 《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
发表时间:2020-09-22     字体:【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命运与共是世界大同的基础,这种命运不仅是国家命运、民族命运,还是个人命运。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疫情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疫情暴发后,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通电话时不断强调,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天安门城楼标语“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体现在中国外交实践。病毒不分国界,只有世界同时消灭之,抗疫才能成功!解放全人类恐惧,才能解放我们的恐惧!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的时代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不安全,中国何以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疫情之下,世界安全,中国才安全;中国安全,世界更安全。

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思维。美国汉学家安乐哲教授指出,“印欧传统讲服从,讲两个世界,人的世界服从神的世界,是天人为二;中国讲相系不分,讲一个世界,讲天人合一。”与西方哲学观不同,“一多不分观”是表述中国传统生生不息宇宙论的哲学术语,指的是天地万物“一”与“多”的不可分割互相关系——任何所谓单子个体同它所处情势环境的不间断延续性和在这个意义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环境多样性的共生共存自然状态。这是一种关系特殊性与整体性的相融互通,是在人们一般价值、意愿和行为的不恰当性所造成的关系紧张状态之中产生的共享与和谐的自然动态。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人类是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各国命运与共,推动人类命运概念的出现,呼唤国际社会向人类社会转变,强调从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升级到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安全—经济二元的“亚洲悖论”,超越以安全—贸易交易为主轴的美国“辐辏”体系(hub-spoke system),超越互利双赢(win-win),超越集体安全观,追求新型国际关系、新发展观、新治理观。

命运与共的前提是命运自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旨就是,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这点也得到了发达国家的呼应。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约峰会和G7峰会(七国集团首脑会议的简称)结束后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能够完全依赖别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在过去几天里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欧洲人必须真正地将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开放合作、守望相助,命运与共、风雨同担,这是人类在历史中淬炼的精神之光。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对于国外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感同身受,主动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已对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中方已经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将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继续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精神,鼓舞世界人民;中国经验,为世界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力量,为世界战疫注入信心。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国战区,尤其是武汉、湖北战场,得到了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以血的代价总结提炼出来的,也鼓舞了世界各国抗疫,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歌可泣的现实写照。


 
上一篇:林坚:人民论坛网 |《构建强大、有效、完备的公共卫生体系》
下一篇:郑功成:光明网 | 应当大力支持网络慈善发展
-->